星期三, 7月 11, 2007

李振藩傳



武道之長即有其源,歷時千載,流派之繁難狀以書,亦有外藩之技入,研之而淬其華,自成眾家,雖流變而曾未斷也。然自清末以降,洋務盛起,民已其本為恥,武道遂衰,雖有黃飛鴻、霍元甲之輩欲興之,而現代化之激流所到之處,沒不以銅鐵械甲固之,忘其體魄精魂,廢其武技,有東亞病夫稱之。

後有奇人,父李海泉,粵劇名伶也,巡於舊金山,母李氏是時懷之,其後歸鄉於香港,名其名曰:振藩,世有盛名曰李小龍。振藩少即名於影壇,稍長,自傲而不見於同儕之輩,遂愈孤高之,好鬥於其友輩,每下愈況,父母見之以憂,遣其於美國與兄常住進修,振藩奮起。

自此振藩即苦讀於哲學、武學之書,營武館於此時,門徒漸多,授之不以陳法,乃自創之技,即截拳道也哉。後識其妻,雖其妻之眾親力反,然終橫克萬難,共結連理。

其後妻懷長子國豪,振藩大喜,而其業亦日漸高張,截拳道揚於一時,有志識者見,約其從影,初即有小成於視劇,約者趨眾,擔武術指導亦有也,後遭父亡,感其任重而道遠,苦心倍至,時有影壇門徒數者,不久遂薦其從影片,發於香港,聲名大噪,在美友人數約新作,其時偶有頭痛而不察,後愈見嚴重,春發病於片廠,暑遂亡。有作「唐山大兄」、「精武門」、「猛龍過江」、「龍爭虎鬥」四遺焉,未完作「死亡遊戲」一卷。

振藩雖歷百苦而不懈,終得其就,於生之巔而墬,是一悲也。然中國武道再興,推其功亦可追者,當振藩之乎,而是曾未忘之,遂作其傳以明焉。



看完精武門後

深深被李小龍吸引

那個眼神和身形

好像沒有人可以比得上

將華人的地位提升

把香港的武打片介紹給全世界認識
感謝子敬幫我完成這篇古文作業

沒有留言: